贵州福泉:“亚洲磷都”的绿色崛起
时间: 2013-03-05     来源:中国西南热线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北京3月5日讯(记者 李远 司马一 钱泓 杨海强):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历史文化悠久,物产资源丰富,因其磷资源丰富,被誉为“亚洲磷都”,是贵州省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贵州东线、南线旅游第一站。有着“亚洲磷都”之称的贵州省福泉市之前是一个依赖磷、煤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位置,把“美丽中国”收入报告,下定决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福泉市又将如何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自己,怎样实现既要经济发展又要把绿色留给中国的蓝图呢?为此,记者采访了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市委书记张仕雄。

贵州省福泉市市委书记张仕雄接受记者采访。
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劲臂膀

  美丽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概念,而是真正要落到实处。在采访中,张书记给出了他对于“美丽中国”的理解。他表示,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个战略决策是立足于我国统筹人与自然发展作出的科学规划和宏远部署,必将极大地增强全社会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美丽中国”承载着中华民族未来的目标和希望,而生态文明便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劲臂膀,所以建设“美丽中国”是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行动与实践。

  张书记接下来继续谈到:“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生态为重,不断壮大绿色生态经济,推动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在发展中提升百姓内心的幸福感和生活的舒适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绿色需求、生态需求,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百姓以绿色家园,使全面小康社会更加美好。美丽中国,是时代之美、社会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环境之美的总和。其中,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最为重要。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有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度,有利于孕育并提升群众的持久创造力,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的竞争制高点。具体而言,美丽中国和美丽城市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衡量,一是美丽的自然环境和居住环境;二是美丽的人文社会环境。简单地说,就是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生活更幸福。”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生态文明,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文明状态。建设生态文明,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之一,也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承诺与贡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必然选择,是更好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客观需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环境、宜人气候的需求,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追去经济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

  为了更好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社会发展,张书记在交谈中说到,近年来福泉将“环境立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一,坚持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导,以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为取向,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抓好退耕还林(草)管理,充分利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高质量实施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搞好生态屏障建设。同时下大力开展“整脏治乱”工作,缓解城市环境与经济高速增长的矛盾,推进城市的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先后筹措资金10亿元以上用于开展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实现城乡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环保工作得到了国家七部委和省州相关部门的表彰,2012年全市城市空气优良率达到89.5%、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废气达标排放率均达到95%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47%,全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美丽中国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福泉市委审时度势作出到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抉择。福泉为何要提出这样的一个目标任务?在采访中张书记表示,目前,福泉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西部百强县(市)和全省27个经济强县(市)之一,福泉市应积极发挥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走前列、作表率”的作用,充分借助已有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努力进入20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县(市、区)行列,进而为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探路子、做示范,争做跨越发展的排头兵。

  在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张书记强调一定要坚持“三个不能替代”,突出“三个核心指标”,用“三把尺子”检验全面小康真实水平。“三个不能替代”即坚持以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不能以省的总体小康代替县县建成小康;坚持多数城乡家庭达到全面小康的收入和生活标准,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坚持多数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实际成果,不能简单以指标数值代替直观感受,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的、群众得实惠的、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三个核心指标”即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三把尺子”即把“三个核心指标”作为一把尺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作为一把尺子、人民群众认可度作为一把尺子。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发展。全市上下要坚持从市情实际出发,吃透指标体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一切可用资源,克服一切工作困难,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科学实施,举全市之力,推动福泉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发展更加优质、工作更加稳定、收入更加满意、社会保障更加可靠、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完善、居住条件更加舒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交通更加方便快捷、社会更加平安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先行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书记在谈到为了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所要做出的努力。张书记表示,作为统筹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的主导者,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在政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框架下,政府行为大多受政绩效应牵引和地方利益制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总量扩张的现象,生态文明建设将不可能取得实质性成效。所以,政府首先要摈弃经济建设型政府的单一角色定位,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在价值导向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积极探索建立与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建设考评体系,实现由“只罚企业”到“向地方行政首长和部门负责人追责”的转变,不断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要强化职能转变,指导主管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健全社会风险评估等方面工作,有效应对环保突发性事件,为公众更好地参与环境保护拓展空间。

  
破题“美丽中国”,把绿色留给后代

  结合着福泉市的实际情况,张书记从三个方面谈了谈他对于如何实现美丽中国的蓝图,首先是观念要转变。一个地方,转变观念非常重要。这个观念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福泉是一个依赖磷、煤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福泉坚持把“转型”作为首要任务,把发展磷煤电一体化作为推进资源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的载体,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初步走出了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路子。既节约了资源,也还了青山绿水,为建设“美丽福泉”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方向要明确。“美丽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体”,“美丽福泉”就是福泉发展的奋斗目标。福泉将实施“碧水”、“天蓝”、“地绿”三大工程,努力建设一个建设资源利用节约集约、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城乡环境整洁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格局,实现天蓝地绿水净,人民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再次是措施要过硬。坚持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子,将城镇规划设计美、基础设施美、建筑美、文明美、自然环境美和公众口碑美等指数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履职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思想重视、行动落实、措施到位、效果显现。

  
采访后记

  近年来,福泉市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探索循环经济金链子,实现可持续发展,使以往的废渣变成“金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福泉坚持以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为取向,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紧密结合起来,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使经济生态双向发展,在增加人民收入的同时不忘为百姓生活创造美丽的环境,实现“美丽福泉”的奋斗目标。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