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略钧策:融资成本高企面临四大倒逼态势
时间: 2014-10-09     来源:中国西南热线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日前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在《金融时报》撰文称,由于导致融资成本上升的因素和下降的因素同时存在,因此社会融资成本未必能在短期内大幅下降,对此市场应该有心理准备。实际上,中央高层也释放了短期融资成本难降的信号。据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潘岳汉透露,9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调研该行时对央行行长周小川和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说,让你们把利率压下来是挺困难的,但一定要通过改革来倒逼,让跨境的资金有效流入以后,使得国内的资金成本加快降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 

    很显然,直接降融资成本是极其困难的,要打破融资成本高企的局面是要靠改革倒逼的,并非一时之功。尽管我国金融改革一直在朝市场化道路上走,但总体来说是比较缓慢的,金融改革滞后于整体经济改革,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融资成本高企是一大核心问题。在笔者看来,当前融资成本高企面临四大倒逼态势: 

    一是政策不放水的倒逼。稳健货币政策的总体基调短期内难以改变,年内货币政策是采取打点滴而非开闸放水,货币定向宽松会成为新常态。据路透社报道,中国高层领导人上月齐聚北戴河,他们一致认为年底前经济工作的重点将是推进改革,优先于出台刺激增长措施,并接受了经济增幅可能低于7.5%目标的现实。据了解内部讨论会情况的政策人士称,这意味着不大可能出台重大刺激举措,比如下调指标利率或银行存准率,但是一旦失业率上升,政府也做好了干预的准备。与2008年经济危机下四万亿大刺激不同的是,中央高层对目前经济下滑的政策共识是不放水。两大宏观政策部委掌门人也释放了同样的信号。在9月20日至21日举行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央行行长周小川指出,要通过进一步改革解决地方政府筹资问题。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也要改变思路,积极支持服务业发展。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则表示,不会因为单个经济指标的变化而做大的政策调整。 

    二是国企和房企业绩滑坡的倒逼。形势比人强,8月份经济数据大大出乎了市场的预料,中国经济下滑冲击着国企和房企的业绩,而要使经济下滑不至于变成失速,又得多少照顾着一点国企和房企。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达到56.68万亿元,同比增长13.31%,总量上只比全国GDP少2000亿元。但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却惨不忍睹,其中国有大企业绩效恶化的趋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亏损的“重灾区”。500强企业中共有43家亏损企业,其中42家为国有企业。300家国有企业的亏损面高达14%,42家企业合计亏损726.6亿元,其中10家中央国有企业共亏损385.7亿元;200家民营企业仅有1家亏损,且亏损额大幅减少,只有5000万元。而房地产方面,在南京全面取消限购后,全国仅剩6个城市未放开,但地方政府的救市行动效果其实有限。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8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环比仅厦门一城上涨;一线城市全部下跌,其中,广州8月下跌1.3%,下跌幅度与上月持平,已连续3个月下跌。国企也好,房企也罢,背后站着的都是政府的影子,融资成本不下来点,这些企业的日子将会是雪上加霜。例如,楼市低迷之下,各地房贷利率放松的消息颇多,全国15个城市8月不同幅度下调了首套房贷款利率。正是如此局面,近期下调正回购利率以及“5000亿元SLF”,释放了央行维持资金面稳定与引导利率下行的信号,但又不是过于宽松信号的举措。 

    三是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倒逼。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银行业的冲击有目共睹,不管是余额宝和微信支付,还是P2P和众筹,互联网金融这条鲶鱼正倒逼传统金融体系变革,银行“存款搬家”现象仅仅是开始。继8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之后,日前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加快政策落实,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其中,P2P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关键部分,由于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被点名。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报告显示,上半年P2P网贷平台累计成交金额近1000亿元,接近2013全年。预计到2014年底,行业月成交额会超过300亿元,全年累计成交额将达3000亿元。截至2014年7月,P2P网贷投资的数量约为29万人,行业存量资金为337.6亿元,比2013年增长近一倍,发展势头迅猛。千万不要小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这些创新“鲶鱼”,如果他们真将传统金融和银行业改变,或者是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并不用觉得太奇怪,因为消费者并不傻,如果资金价格差异较大,银行们的现有用户必然会流失到互联网金融这边来,这必定会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变革。正如阿里巴巴的马云说过一句话“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原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今年4月广西南宁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如此表示,“银行最担心不是存款被互联网金融分去多少份额,最担心的是割断银行和客户之间的联系。”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不规范的地方肯定是有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扶持和引导。9月20日,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陈宝国在该协会第二批会员单位颁发仪式上透露,央行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年内一定会发布。央行的《指导意见》比较宽泛,是针对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框架性指导,并不具体针对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出台细则政策。 

    四是金融反腐的倒逼。现在的国内反腐形式可以说是前所未有,刑不上常委潜规则已被打破,国人对中央新一轮反腐有了更多的期待,金融领域的反腐也不例外。以银行理财产品为例,据悉,在五年之内,银行理财产品数量从几百个增长到了2万多个。理财产品热的背后,更有地方政府的身影,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用于当地建设。而银行能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绕过信贷限制投资房地产业,投资者便获得了高于存款的回报率。有研究认为,理财产品大量发行,是银行资金成本上升从而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上升的重要原因。但早在2012年时,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肖刚(现为证监会主席)就曾表示,必须警惕“影子银行”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类似“庞氏骗局”。银行理财产品猫腻知多少?新一轮金融反腐或许可窥一二。与房地产领域类似,金融领域的反腐或许对包括融资成本高企在内的金融改革产生重大影响。新一届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并未出台什么实质性的大型调控措施,基本上是延续了上一届政府的做法,但一个明显不同的是,房地产领域的反腐在大力推进并取得明显效果,这意味着房地产已由过往的横向调控主导转为向纵深推进,“楼市反腐”对房地产市场造成的冲击已不是一两个经济政策所能比拟的。实际上,据媒体消息,王岐山在最近的金融机构高层会议上发怒指出:“金融机构,特别是上层,不是全部也差不多九成已是千万富翁,借1亿元收2000万(人民币)私人回佣,每月薪金5000元,奖金4、5万,这是哪家订立的,够黑、太黑。”如此之势,可以想象,金融反腐带来的金融改革空间会有多大,融资成本高企的局面又岂能不被倒逼呢? 

    总体而言,“强改革”替代“强刺激”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但融资成本高企仍是目前中国经济转型路上的一道拦路虎,特别是在福建诺奇老板失联事件引发当地信贷危机,大批银行被约谈的情势下。融资成本高企有市场层面的一些因素,更重要的是制度层面的深层因素。当前融资成本高企面临着政策不放水、国企和房企业绩滑坡、互联网金融冲击和金融反腐四大倒逼态势。这些倒逼态势给金融改革和破局融资成本高企带来了很大的空间,或许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应该学习一下中纪委“治标为主,为治本赢时间”的反腐新思路了。



网友评论: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