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热线,西南在线,中国西南综合新闻门户网站

热门TAG标签:

【“一带一路”五周年】在探索中前行——中国企业践行“一带一路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06
摘要:中白工业园(来源:新华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雪予):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先行者,可以

中白工业园(来源:新华社)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赵雪予):“”倡议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企业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先行者,可以说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日前,中央主流媒体“一带一路”建设境外采访团赴塞尔维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这三个沿线国家,对在异国落地开花的中国企业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采访。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没有任何现成模式可套用,中国企业在海外建设初期都遇到过不少困难,但他们在实干中摸索和总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承“互利共赢”理念,成为了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领路先锋。

  中白工业园是中国和白俄罗斯两国最大的共同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合作项目,是目前我国在海外开发面积最大、合作层次最高、政策条件最为优越的工业园区。

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胡政带采访团记者走进园区(摄影:赵雪予)

  招商局集团董事、中白工业园开发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胡政站在园区入口,自豪地对记者说:“大家看路边熟悉的牌子,上面写着‘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2015年10月我们把它竖立在这里,中白工业园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建设起来,体现的就是时间和效率”。

  现如今,中白工业园园区一期3.5平方公里起步区基础设施已全部完工,截至目前,园区共有37家入驻企业,其中包括16家外国企业。

  谈到中白工业园的建设目标,胡政说:“建立国际化的产业园区和生态化的产业城市。中白工业园不是中国工业园,是完全面向全球的国际化工业园。因此,多元文化、多元资本都在此聚集。由此带来的差异最终要靠市场解决。在园区要发展市场经济,增强市场成份,以市场推动园区建设”。

  谈到公司加强属地化管理,中白工业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海欣说:“公司现有中方员工100多人,与当地员工数的比例低于15%,而且,这个比例还会逐步缩小。中国在园区开发运营方面有过弯路和教训,经验较白方多,所以中方更多的是管理人员”。

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华接收记者采访(摄影:赵雪予)

  潍柴动力有限公司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双方共同出资,在中白工业园建设发动机生产厂。合资公司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美元,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设计年产能2万台。

  说起建厂情况,马兹潍柴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海华坦诚地告诉记者,“压力非常大”。

  胡海华说:“我们是全新建厂,一切要从零开始。从2018年1月初开始设计到进行招标,2月签署了总投标合同,4月雪一化就开始动工,只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工厂就搭建了起来。我们的目标是在11月完成工厂建设并投产,可以说,无论在白俄罗斯,还是和其他入驻园区的中国企业相比,这么快的速度从未有过”。

  由于时间紧迫,工程需要边设计边动工、边动工边进行设计修改,除此之外,建厂所有相应的采购和安装工作要同步在两个月内完成。

  胡海华说:“潍柴是中国近20年发展起来的企业,得到国际上的认可有一个过程。以前我们发动机行业是从国外引进技术,现在我们在白俄罗斯生产发动机完全是自主输出技术,潍柴的技术水平和西欧相比没有差距,有些方面还要高于西欧,而且,潍柴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有很强的竞争力”。

  基于中国企业长期切实的努力,“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受欢迎度、支持度越来越高。胡海华认为,加强相互信任非常重要。

  胡海华说:“我们来到这里没有只想获得和索取,而是为当地发展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我们生产的不是低端落后的产品,而是最好的发动机,排放能够达到欧Ⅴ欧Ⅵ标准,输出的装备也不是落后被淘汰的,而是具有最新的科技生产技术;同时尽可能实行采购当地化和制造当地化”。

白俄吉工厂内景(供图:吉利控股集团公关传播部)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白俄项目是吉利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实施国际化战略背景下第一个海外建厂项目,也是中国与白俄罗斯首个汽车合资项目。该项目于2015年5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竣工投产,占地面积118公顷,总投资3.29亿美金。全新的全散装件(CKD)工厂取名“白俄吉”。工厂的投产,使吉利成为中国品牌第一个将品牌、技术、管理输出的企业。

  目前,白俄吉工厂的重点目标是开发俄罗斯市场,白俄吉生产副总、吉利海外制造中心总经理程文安介绍说:“2008年经济危机前,吉利品牌在俄罗斯一直排名第一,当时每年实销超过了2万7千辆,生产超过了3万辆,同期,吉利在乌克兰也排名第一。我们因此认识到俄罗斯市场的重要性,所以来这里建厂。随着新产品的推出,吉利在海外首先要抓的是质量和品牌,然后才是产量”。

  在白俄吉工厂里能看到世界汽车行业最先进的技术。程文安说:“工厂焊装车间里使用的工艺设备比国内的还要好一些,焊装机器人是德国库卡的,这里有全世界汽车行业最先进的设备,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检测线,在独联体国家这也是唯一的一条”。

奇姆肯特炼油厂(供图:中油国际中亚公司)

  中石油中亚油气合作历经20多年艰苦创业,现已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七国共有油气合作项目24个,业务范围涵盖油气勘探、开发、管道、炼化、销售和装备制造等领域。

  接受记者团采访的当天,中油国际中亚公司总经理卞德智向大家发布了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8月15日,中石油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共同经营管理、中石油承建的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二期工程一次投运成功”。

中油国际中亚公司总经理卞德智向记者团介绍情况(摄影:赵雪予)

  据卞德智介绍,该项目是中石油继中亚管道项目投产运营以后,在整个海外投资最大的又一个单体工程,也是中石油“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最大的工程。

  卞德智说:“投产之后的奇姆肯特成品油,将由改造前的欧II标准升级到欧IV和欧V标准,生态指标会大大改善。同时,成品油的收率提高20%以上,将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解决当地就业,增加税收,推进哈萨克斯坦现代化工业的升级换代”。

  据介绍,中油国际中亚公司在中亚地区的直属项目中有员工2.1万人,其中近2万员工是当地人,中方员工449人,员工当地化达到98% 。按照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理念,中石油在这一地区认真履行经济和社会责任。截止到2017年底,累计在这一地区投资超过453亿美元,在哈累计投资362亿美元,累计社会公益投入3.63亿美元,累计上缴税费在哈超过442亿美元。

河钢塞钢车间内景(摄影:赵雪予)

  河钢塞尔维亚公司原为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始建于1913年,在册员工5000余名。该厂1992年以前由前南斯拉夫政府运营,2003年被美钢联收购。美钢联运营期间工厂持续亏损,10年累计亏损4亿美元。2012年塞尔维亚政府以象征性的1美元价格将其回购。2015年7月河钢正式启动斯梅代雷沃钢厂收购项目,2016年7月1日正式接管并实质性运营,仅利用半年时间就扭转了该厂长期亏损的经营局面。2016年下半年,河钢塞钢产销量创2010年以来最好水平,成为塞尔维亚第二大出口企业。2016年12月份完成利润3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河钢塞钢销售总量完成1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4亿美元,全年顺利实现利润2亿元人民币。

  谈到实现扭亏为盈的经验,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说:“第一,我们对钢厂在美钢联和塞政府经营期间的情况做了深度调研,这个前期工作非常关键。其次,通过对世界市场和欧洲市场形势研究和分析后,我们得出判断,认为16年经济有回升趋势。另外,对工厂的条件进行分析,决定力争用最少投入恢复生产。经过仔细计算,我们得出生产线的产量只要达到每月12万吨,企业就可以不亏损。通过反复研究论证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开启了钢厂第二个高炉。实践证明,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据介绍,有着5000多名员工的河钢塞钢,中方团队只有9个人,7名高管当中塞方2人,中方5人。宋嗣海认为,人是核心,人的作用是关键。

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

  宋嗣海说:“习主席2016年6月来钢厂参观,对当地的百姓触动非常大,更加激发了员工们的信心。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是要发挥整个团队的力量。我们采取的模式是充分尊重当地的文化、法律、宗教、当地的企业管理流程。我们在尊重的基础上学习,随着时间推移,把自己的特长进行穿插和结合,而不是强行让对方接受”。

  山东高速集团在塞尔维亚主要承接两个项目:E763高速公路第三标段和第五标段,全长约51公里,以及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项目。

徐军在贝尔格莱德中国文化中心大厦项目工地前接受采访(摄影:赵雪予)

  山东高速塞尔维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军说,高峰作业时,公司的总员工数量有一千多人,其中外方员工能占到70-80%。

  徐军男说:“在塞尔维亚,我们不能套用在非洲和东南亚的经验,大量问题需要属地化处理,比如直接雇佣当地有经验的员工,塞尔维亚的人力基础不错,职业素养很高”。

  徐军告诉记者,企业除了追求经济效益,也要考虑社会责任。

  徐军男说:“2014年高速动工刚开始阶段,当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修路沿线冲毁得很厉害,当地老百姓财务损失很大。我们一方面要解决开工技术上的问题,一方面救灾捐助,而且捐赠的是奶牛这一可持续发展的资产。我们要树立中国企业的形象。建设高速公路时,路边的农田没有任何损坏,我们对当地的桥、隧、排水等给予充分考虑,涉及到健康、安全、环境的标准,完全按照当地要求执行”。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勇于探索、埋头苦干的中国企业是中流砥柱。他们代表着中国形象,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做着切实努力。“一带一路”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的总规划。路还很长,中国企业将不忘使命,奋勇前行。